个别化教学计划 指定人:杨老师
姓名
|
僮僮
|
性别
|
女
|
出生年月
|
2007.5
|
残疾类别
|
智障
|
发育商
|
□≤25 □≤26-39 □≤40-54 █≤55-75
|
教学领域
|
活动训练
|
教学纲要
|
感知环境——听觉训练
|
教学活动名称
|
辨听敲击物体声、门铃声、电话声
|
教学活
动目标
|
1.正确辨听敲击物体声、门铃声、电话声。
2.知道拜访别人和打电话时应有的礼貌。
|
教学资源
|
门铃、玩具电话、桌椅、小熊和小老虎头饰、一些盆碗
|
教
学
活
动
设
计
|
一、辨听敲击物体声、门铃声、电话声
(一)辨听敲击物体声
1.轻轻敲击桌子、盘子、碗、杯子,并记住这些声音
2.学生把眼睛闭上,猜一猜听到的是什么声音(敲击桌椅等)
(二)辨听门铃声、电话声
1.将门铃反复按几次,记住门铃的声音
2.听一听电话铃声
3.区别门铃声和电话声:反复听几次这两种声音,并让学生分辨
(三)辨听敲击物体声、门铃声、电话声
1.反复出现上述几种声音
2.让学生分辨这几种声音
3.对答对的学生给予鼓励
二、游戏:小熊串门
1.两名学生分别演小熊和小老虎,小熊自己在家里看电视,忽然响起了电话铃声。原来是小老虎约它到小老虎家做客。小熊愉快地接受了邀请,高高兴兴地向小老虎家走去。
2.小熊来小老虎家门外按门铃,小老虎把它请进屋里
3.两人做游戏:小小鼓手
两人用桌椅、盆、碗等东西当乐器,两人用筷子一边敲一边唱歌,它们玩得高兴极了。
4.天色晚了,小熊要回家了,它们依依不舍地互相道别。
5.学生的语言不必很完整,他们只要能正确分辨这几种声音即可。
三、总结
1.模仿敲击声、门铃声、电话声
2.说说三种声音的不同特点
3.怎样有礼貌地打电话和拜访别人时应该注意的问题
|
评价方式
|
口述评价
|
评价标准
|
学生听五次左右,正确率50%为合格
|
运动能力训练:爬的训练 指定人:杨老师
爬在儿童身心发展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。如果儿童不能充分练习爬、不会爬,就会使儿童后来的直立行走受到影响。爬的方式有“匍匐爬”(爬时身子着地)和“四肢爬”(只用手、胳膊、膝盖着地)。一般来说,儿童先学会匍匐爬,然后再四肢爬,那么在训练时也应该一开始先训练他会“匍匐爬”,然后再训练他进行四肢爬。
玩具吸引训练:在儿童的前面放一个活动玩具来逗引他向前爬。一开始,由于儿童身体肌肉力量薄弱,身体的平衡较差,所以身体容易前倾,使得面部触地。为此要注意选择好儿童爬行的场地,避免伤及儿童。根据儿童学爬的情况,适当加大玩具与儿童间的距离,由近及远。同事老师可在儿童即将拿到玩具的那一刹那,用手再把玩具拉一步,他就会紧跟着向前在爬行一步,然后再向前拉一步,儿童会再向前爬一步,以此来激起儿童向拿到玩具的欲望及内心驱动力。当然也不能总让他拿不到玩具而使儿童丧失信心,影响爬的效果。当儿童一旦拿到玩具后,要及时给予表扬、鼓励。
为更好地调动儿童爬的积极性,教师可扮演一定的角色,和他们一起玩爬的游戏,比赛一下看谁爬的快,谁先爬到终点就得到玩具或食物。老师可故意输给他,当他得到玩具后可角交给他玩的方法,让他休息一会,得到食物后可让他吃掉。
有低到高的爬行训练:如爬梯子、爬楼梯、爬台阶、爬上坡等。也可反过来,有高向低处爬。
越障碍物爬行训练:如在地板上,每隔一段距离就放上一个小板凳,连续放上几个小板凳,凳子与凳子之间的距离长短不一,凳子的高度也可有高有低,这样儿童在爬的时候,爬的姿势就不一致。不同爬式使得手、胳膊、肩、腰、腿部等的力量都不同程度地得到增强。
躲避或围绕障碍物爬行训练:在儿童爬行的路线上每隔一段距离放上一个障碍物如小板凳、瓶子等。要求儿童爬时要从A处绕过B处、C处……直到终点G处,然后,在从G处按原路爬回。并且要求在爬行中不准碰倒障碍物、一定要绕过障碍物一周等。这一方法可和游戏法结合起来,如“看谁爬得快”、“看谁碰不倒瓶子”等等。
|